A- A+

低軌衛星題材「它」含金量很高,太空經濟正夯,各國大撒幣

產業評析   2022/11/28

衛星產業協會(SIA)資料顯示,2021年全球太空經濟產值為3864億美元,其中衛星相關產業的產值大概占了近73%,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預估,全球太空經濟2040年將達1兆美元。面對如此龐大的太空產業商機,擅長資通訊(ICT)技術的台廠也卯足全力搶占商機,現在已經有不少業者打入低軌衛星供應鏈,例如PCB供應鏈的台光電(2383)、華通(2313),微波毫米波元件廠昇達科(3491),生產低軌衛星的終端設備的台揚(2314)、啟碁(6285),高頻無線通訊模組的同欣電(6271),生產高階錫膏的昇貿(3305)等。

人造衛星主要分為主要可以分為高軌道(HEO)、地球同步軌道(GEO)、中軌道(MEO)及低軌道衛星(LEO)4大類,其中低軌衛星指的是運行於地表高度約300~1500公里高空的人造衛星,因其具有傳輸時間短、低延遲、全覆蓋與不受地球地形限制的特性,能為偏遠及惡劣地表環境提供穩定的通訊網路,滿足同樣需要高速低延遲的AI、物聯網、自駕車等新興應用需求,近年來持續吸引美、中、英等國積極推動低軌衛星部署。

根據統計,目前全球共有5000多顆人造衛星,其中低軌衛星就占4000顆,預計2021~30年每年將以1700顆衛星的速度發射升空,且這幾年低軌衛星發射的數量,已經遠超過20年來中、同步、高軌道衛星所累積的數量。

造成低軌衛星發射數量飆升的主要原因,就是發射成本大幅下降,我們都知道衛星是要由火箭發射上太空,過去每公斤的發射成本可能就要超過十萬美元,如今科技進步,加上SpaceX5年前研發出可回收的火箭,讓單次發射成本大幅下降,每公斤發射成本將降至1000美元以下。除了火箭回收技術之外,SpaceX最新型的火箭,已經可以在一支火箭上搭載60顆衛星,且還宣布下一款重型運載火箭星艦(Starship)將可一次放上400顆衛星,若星艦計畫真能成功,將使得未來衛星發射成本再大幅降低。根據花旗估計,在最佳情況下,到2040年發射成本可能會降至每公斤30美元左右。

目前全球低軌衛星主要有4大運營商,分別是特斯拉(Tesla)創辦人馬斯克領軍的SpaceX、英國政府和印度第2大電信集團聯合營運的OneWeb、亞馬遜旗下的Kuiper,以及加拿大老牌衛星業者Telesat。由於衛星軌道和頻段資源,採先到先審制,4大巨頭都積極搶進制空優先權,各有不同布局。

在這4大運營商當中,SpaceX的星鏈計畫(Starlink)持續引領低軌衛星的浪潮,Starlink目標在全球提供可用的衛星寬頻網路,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,累計發射衛星數量達3259顆,完成全球覆蓋,且全球用戶數從今年初的14萬5000人,成長至70萬人,也是目前唯一針對終端消費者提出服務方案的低軌衛星運營商。

發射數量第2的是OneWeb,截至今年3月已發射428顆,訊號涵蓋範圍在北緯50度以北,而OneWeb是由英國政府與印度Bharti集團共同營運,雙方在英國、南亞、非洲等地皆有布局區域地面網路。原為同步軌道衛星運營商的Telesat,則將低軌通訊衛星計畫命名為Lightspeed,主要用於地面網路基礎建設不易的偏鄉、島嶼、離島或極端氣候等區域,未來將鎖定在企業用戶群。

再來就是亞馬遜旗下的Kuiper,初始申請獲准的衛星數量為3236顆,雖然至今尚未有衛星實際發射升空,目前規劃2022下半年發射兩顆試驗衛星,若首批量產衛星能在23年底或24年初發射,有望建成星系並於25年投入實際使用,除提供連網服務之外,未來與亞馬遜旗下不同計畫的整合,如無人機配送(Amazon Prime Air)或自動物流配送(Amazon Scout)等。

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的定義,把太空產業拆分成5個部分,分別是衛星地面設備、衛星應用服務、衛星發射、衛星製造及非衛星,在2021年各自占總體產值的37%、31%、4%、1%與28%,其中商機最大的衛星地面設備,就是台廠最關鍵的機會點。

昇達科前3季合併營收14.3億元,年增13.9%,稅後淨利為2.23億元,EPS達3.59元。雖然近期法說會中表示,第4季營收預估會比第3季下滑,不過昇達科主要客戶涵蓋運營商與系統設備商,目前已有20多項產品通過認證陸續量產及試產,加上近期對於歐美相關廠商全面拜訪,對低軌衛星明年需求看法趨於樂觀,隨著客戶持續發射低軌衛星及鋪設地面接收站,與射頻天線商機成長加速,整體出貨量將同步成長。

注目焦點

推薦排行

點閱排行

你的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