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利空因素消弭,美股續創新高,本益比卻下降?
近期隨著希臘債務問題和中國股市重挫等利空因素的消弭,美股再現強勁漲勢,指數回到事件爆發前的價位,甚至,那斯達克(Nasdaq)指數創下15年來的新高,突破2000年「網路泡沫」時的高點(5132.52),來到5210.14點,創下了歷史的新高。此時,投資人對股市泡沫恐破裂的憂慮又進一步升溫,但令人意外的是,美股愈漲、本益比(P/E)竟變得愈低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股價的高漲或屢創新高,雖代表股價不便宜,但並一定代表股市泡沫將破滅,不具投資價值。股票是否具投資價值,不是看股票價格的高與低,而應視其本益比做為判斷的依據。通常,本益比高代表股市有過熱的疑慮,較不具投資價值,未來反轉向下的機會是大的。本益比來自股價(P)與每股稅後純益(EPS)的比,雖說現在股價高漲,但企業獲利或稅後純益有跟著提升或大幅上漲,兩者相除下,本益比就顯低了,代表股票並無過熱的現象。時序來到7月中旬,超級財報週的啟動,美股陸續公佈第二季企業獲利財報,從已發布結果的 61 家標普指數企業中,獲利超越市場預期的比例達 72%,股市受此激勵下,漲勢增強。根據統計,S&P500企業目前平均的預估本益比為16.8倍,比今年3月初高點時的17.3倍還低,原因就是過去1、2個月美企獲利上升速度超越股票的漲勢,使得獲利有機會「趕上」股價的高水準,而讓本益比下滑至較合理的區間,並使美股能持續盤旋於歷史高點附近而不下跌。
此外,就現在美國科技公司與西元2000年網路泡沫時相比,已有很大的差別,那斯達克指數現在24.1倍的本益比和2000年的175倍相比仍非常低,因為2000年當時很多公司並沒有任何營收,純粹以炒作願景與話題性的方式來推升股票,但現在Google的搜尋和廣告業務、蘋果公司的手機平板、亞馬遜還有雲計算、臉書的用戶點讚,都是公司確確實實的營收來源,而這些因素為科技股奠定了能持續走高的基礎。
美國聯儲(Fed)主席葉倫,在本月中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指出可能於今年底前升息,意味著美國經濟確實復甦好轉,通膨上升,並無受國際事件的干擾,而拖累到其經濟的發展。又從近期公佈的財報獲利來看,美股目前沒有過熱的現象,因此,投資人在美升息前,仍有獲利的空間,無需過於擔心現在本益比過高的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