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 A+
富聯網 / ETF專欄

投資人與法人如何應用ETF?!

  2017/06/06 14:45

最近不難發現ETF投資變得非常熱門,大家一定會想知道一般投資人與法人是如何應用,以下簡單分為七大特性說明:

1.核心/衛星投資策略:

可以用ETF搭配投資人的選股策略或搭配主動式共同基金的資產配置策略,ETF作為核心持股確保配置於這部分的資金投資績效可與大盤連動,找尋機會將資金陸續配置在自身孰悉或是有所研究的產業上。從台灣證券商海外複委託資料顯示,投資人大部分標的集中流動性佳且知名指數標的,例如標普500ETF或是日經225ETF等。台灣股市成交量近兩年呈現萎縮,也導致國內許多大型機構法人在台股部分都利用台灣50ETF進行調節,一來考慮到個股流動性不佳出脫不易,二來ETF有兩個管道進行交易,一個是初級市場,另一個是次級市場,這個機制讓ETF較無流動性的顧慮。

 

2.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策略

上面提到ETF具有初級、次級市場兩種管道,所以當次級市場的成交價格會高於ETF淨值時,稱為溢價(Premium),反之低於該ETF淨值時,稱為折價(Discount)。這個過程可以ETF的市價與淨值趨於一致,也促進了ETF的流動性,許多投資人以為這種是穩賺的策略,卻忽略成本包括次級市場交易稅、證券商手續費、初級市場贖回手續費、折溢價計算,以及策略中的期貨正逆價差。

 

3.資產配置再平衡

市場會波動,行情也會隨之變化,資產配置中的各類型資產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變化,例如一開始股債比6:4,建議因應市場趨勢,定期重新調配比例,完成低買高賣在平和策略。共同基金並不是一個好的選項,經理人風格常轉換且績效不穩定是變數,沒人喜歡在資產配置中產生變數,因此海內外機構法人多利用ETF達成再平衡提升報酬。

 

 4.證券現金管理

資產管理的經理人常面臨投資管理與現金管理難題,舉例-能源礦業基金,當經理團隊收到大額申購款項,多半會先選擇放在追蹤能源礦業的ETF,再依照團隊投資研究判斷,決定是否加碼股票,避免現金過多,導致投資組合績效落後。主要是ETF具有績效表現與大盤指數亦步亦趨,以及交易方便二大特性,非常適合閒置資金進行短期投資、暫時停靠,直到更佳的投資目標出現。ETF價格波動率理論上比個股低,對於戰術型投資方式將會更加偏重ETF,利用ETF工具達到讓機構法人投資者可以在主被動之間自由移動資金

 

5.避險策略

做好投資組合後,當初縣市場風險時,只能盡力找出較為有利的方式,降低避險成本增加效益,可以利用反向的ETF短期的避險,節省了手續費、借券費用、期貨帶來的轉倉不方便性。

 

6.資產轉換調整

許多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經濟成長趨勢轉換時候,多半利用ETF重新建立新的市場部位,一來快速並追上市場報酬,二來可以利用時間研究往後配置方向。有些基金經理人也會在交接過程中,利用ETF曝險市場,穩定基金績效,避險因為更換經理人,讓績效產生落差。

 

7. 期貨與現貨的價差交易

股價指數期貨與現貨指數間通常存有一定的關係,當兩者的差距大於某一定程度時,就會產生套利空間,此時可以買進相對便宜的商品,並同時放空相對昂貴的商品,進行套利。例如台灣加權指數與台指期貨有時便存在這樣的套利機會,但是要同時操作台灣加權指數所有成分股的困難度相當高,因此投資法人往往會利用台灣50 ETF來代替,因為台灣50 ETF追蹤的是台灣50指數,它與加權指數的相關性高達98~99%;此外,ETF不受到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的限制,操作彈性大增,使得現貨與期貨的價差交易策略更顯得方便。

文章資料來源:元大投信

 

注目焦點

推薦排行

點閱排行

你的新聞